×

外包装早已扔掉的未知保质期的红茶、绿茶、白茶

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-05-04 08:09:06 浏览137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判断一款茶”能喝“还是”不能喝“,首先第一步就是拆开茶叶的包装,看看它的品相还是否完好。

因为没有人长着一双透视眼,隔着包装盒就能看清里面的长相。

打开后,重点看干茶的外观颜色。

除了熟普、六堡、茯砖等深色系茶叶以外,当你打开发现绿茶、黄茶之类的茶叶,干茶明显发暗,色泽暗沉,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。

这些茶保质期本来就短,秉着趁早趁鲜的观念,一旦干茶暗沉转色,那就说明它们已经不适合饮用了。

即便能勉强冲泡开,喝到的也只是一杯毫无鲜香的茶水,这样的茶汤怎会让人喜爱?

 

《3》

贴士2,摸干度。

茶叶的商品大类,都是干制品。

在制作加工时,和干木耳、干香菇这些干货一样,都经过干燥处理。

成品茶的干度都有着各自严格的规定,要求是做到里外都足够干爽、干透。

专业的干茶含水检测,专门的机器设备测量湿度。

只有这样,才能出厂售卖。

干度合格的成品茶,叶片随意轻轻一捏,酥脆地碎成齑粉。

但是我们可别忘了,茶叶本身是具有吸附性的。

它是很容易去吸附外界空气中的水汽、异味,从而受潮跑气。

 

如果包装密封的不严密,或是放置时间太久,超过了保质期限,都会造成受潮变质。

茶友们在家初判干度时,没有仪器的帮助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手触摸感受。

在安静的环境下,抓起一捧干茶,仔细听它的声响动静。

干度合格的干茶,叶片会摩擦发出类似脚踩在干燥落叶堆里的沙沙声响。

再随机挑出几片干茶,用指腹触碰茶叶的边缘,在正常情况下,干燥未受潮的叶片,就像是A4纸的边角,带有锋锐感。

接着,用手将它轻轻捏碎,越干的茶叶,越容易捏碎成粉末状;而已经受潮的茶叶,叶片则是微微发软,捏碎时,由于水汽的阻力,也只能捏成碎片状。

通过这些细节,便能判断出大概的干度情况。

若发现茶叶有受潮的迹象,那么建议茶友们,不管它有没有过期,我们还是不喝为好。

 

《4》

贴士3,闻气味。

经常看到一些说法迷惑性很强的视频。

说茶叶放10年,20年甚至100年,只要不发霉,就能继续喝。

这简直无稽之谈。

试问,如果是一泡干茶看着没什么异样,但是能明显闻到一股子下水沟味的陈年老茶,你真的敢喝吗?

闻到茶叶散发出不好的气味,你真能有兴趣,然后面不改色地喝下去吗?

我想大部分茶友的选择是否定的。

原因很简单,借用苏轼的《於潜僧绿筠轩》中写到的”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“,来反映便是:宁饮凉白开,不喝变味茶。

一泡拆开都是各种难以形容的怪味的茶叶,马上让人倒足胃口,还谈什么品茶呢?

 

《5》

贴士4,过沸水,嗅叶底。

倘若在看完茶叶的干度并且闻过干茶的味道后,感觉不到什么异样,那还需要进一步观察。

把带着疑惑的干茶倒入白瓷盖碗中,冲入沸水,快速净出茶汤。

随后,立即打开,凑近闻一闻叶底的气味。

在通过沸水的激发后,干茶细胞中给气味分子都会逐一释放。

不管它的气味好不好闻,都会涌现在我们的鼻腔内。

如果它是一款品质一绝的好茶,那我们便能从中闻到馥郁的茶香,热气腾腾的茶香分子将会形成一团香雾,令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它的美妙。

反之,充满怪味、变味的茶,在沸水的刺激下,马脚自然是会露出的。

一款茶的受潮变质是阶段性的,循序渐进。

起初它的变质气息还藏在体内,所以单靠我们的鼻子去闻干茶是察觉不出什么问题的。

但要是我们快速过一遍沸水,再趁热闻叶底,它便马上现出原形了。


群贤毕至

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