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人听到如“安吉白茶”、“印雪白茶”这样的名字都会望文生义,将它们归为白茶类。其实不然,从制法上看,它们都要经过“杀青”这道工序,这是典型的绿茶制法。
然而,它们之所以也叫“白茶”还要从源头——茶树品种说起。以安吉白茶为例,其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,即“白叶茶”。“白叶茶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宋子安《东溪试茶录》:“茶之名有七,一曰白叶茶,民间大重,出于近岁……发不以社之先后,芽叶如纸,民间以为茶瑞。”
原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荣冰说,“白叶茶”实际上是茶树的“白化”现象。“由于基因变异,导致茶树在某个时期叶绿素合成缺失,而生出白化叶片。”
陈椽进一步指出,“白叶茶的特性是,在最初发芽的第一生长期中出现缺乏叶绿素的白色或黄色幼叶。这白叶随着叶的展开逐渐以主脉为中心,生长恢复成绿色。白叶生长及硬化时的残留有白色部分,但在下一个生长期(相当于夏季)以后,大体上变成正常的绿叶。
翌年春茶期再度出现白叶,第二年以后,这些白叶再度变为绿叶,如此周期往复。”而适制白茶的福鼎大白茶、政和大白茶、福安大白茶等大白茶树种的叶片均是正常的绿叶,而芽叶和梗都披有很多白毛,树态较一般的小叶树为高大,所以得名。
因此,白叶茶与白茶之间最大的差异不仅在于制作工艺,还在于茶树品种。
白叶茶